1. <p id="ph3fu"></p>
    <table id="ph3fu"></table>
    <object id="ph3fu"></object>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發表時間:2016-02-17 17:33 閱讀人次:
    字體:[    ]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

    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皖政辦〔20164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543號)精神,切實提升我省融資擔保行業發展水平,更好服務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以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經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政策扶持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以大力發展政策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為基礎,加快發展主要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的新型融資擔保行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發展目標。推進融資擔保機構“減量增質”、做精做強,培育一批有較強實力和影響力的融資擔保機構,基本形成數量適中、結構合理、競爭有序、穩健運行的機構體系;發展一批政府出資為主、實力較強、影響較大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再擔保覆蓋面;建立健全融資擔保業務風險分擔機制和規范有效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業務較快增長,市級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小微企業擔保戶數比重不低于70%、縣(市、區)級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不低于90%。

    二、完善融資擔保機構體系

    (三)支持融資擔保機構做大做強。融資擔保機構應通過增資擴股、兼并重組等方式,提升擔保能力。支持有資金實力、風險管控能力強、經營規范、符合政策導向的民營融資擔保公司發展。

    (四)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發展壯大省、市、縣(市、區)三級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建立政策性融資擔保為主導的融資擔保行業體系。

    (五)加快完善再擔保體系建設。突出省信用擔保集團的再擔保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市設立再擔保公司或開展再擔保業務,引導融資擔保機構更好地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

    三、提高融資擔保服務能力

    (六)聚焦主業提升經營水平。融資擔保公司要把做好融資擔保主業放到首位,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準確把握市場定位,深入研究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經營特點,切實提升服務水平。建立以融資擔保功能發揮和風險防控為核心指標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績效評價體系,著重考核政策性融資擔保扶持小微企業數量、放大倍數、擔保費率、風險控制等指標。

    (七)開展產品服務創新拓展盈利空間。融資擔保公司要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積極開發新業務、新產品,依法開展抵(質)押和反擔保業務,支持開展信用擔保,努力拓展業務領域。

    四、強化融資擔保政策支持

    (八)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17年,省財政每年安排11億元資金,充實縣(市、區)符合條件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同時,省財政適當安排資金通過省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注資參股市、縣(市、區)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省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建立省級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專項基金。繼續實施擔保增量獎勵政策,對擔保費率及放大倍數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機構給予一定獎勵。

    (九)發揮財政資金放大效應。對主業突出、經營規范、放大倍數較高、風險防控能力強的機構在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注資、省信用擔保集團參股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力爭到2017年,政策性擔保業務在保余額達到2500億元,全省平均放大倍數不低于5倍,其中省市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放大倍數達到7倍,縣(市、區)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放大倍數達到5倍。

    (十)落實融資擔保機構稅收減免政策。融資擔保機構符合國家相關稅收政策規定的,實行兩項準備金稅前扣除和免營業稅。綜合運用信用評級、資本投入、代償補償等方式,加大對主要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融資擔保機構的財政支持力度。

    (十一)完善抵(質)押登記辦法。公安、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林業、工商等部門要積極支持融資擔保機構辦理抵(質)押登記、業務查詢等。依法加強融資擔保債權保護,積極幫助融資擔保機構處置抵債資產,對因代償接收、維權保全和處置抵債資產的,有關部門應及時給予辦理相關手續,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

    五、深化政銀擔業務合作機制

    (十二)完善“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以省級再擔保機構為平臺,積極推動融資擔保機構與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對接,建立上下貫通的政銀擔業務合作體系。建立省、市、縣三級政府定期調度機制和工作通報制度。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根據政策導向,按照商業可持續、風險可防控原則,主動對接,簡化手續,積極擴大政銀擔合作。省政府金融辦要將新型政銀擔合作業務列入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經營業績考核。

    (十三)推進“稅融通”業務風險分擔。發揮融資擔保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協同推進“稅融通”業務拓展。將“稅融通”業務納入到新型政銀擔業務合作風險分擔體系。各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稅務部門以及銀行要建立溝通機制,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企業提供擔保增信服務,融資擔保機構專門制定“稅融通”業務委托擔保合同,委托銀行受理開展批量合作。

    六、加強融資擔保機構自身建設

    (十四)突出能力建設。按照信用中介的內在要求,經營好信用、管理好風險、承擔好責任,提升實力和信譽,做精風險管理。堅守融資擔保主業,積極創新,勇于探索,為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提供豐富產品和優質服務,發揮“接地氣”優勢和“放大器”作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十五)完善治理機制。融資擔保公司要完善法人治理機制,遵守審慎經營規則,建立健全擔保項目評審、保后管理、追償處置等業務規則和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要實行政企分開,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管理機制、風險防控機制、用人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市場化運作管理水平。市、縣(市、區)政府對其出資的融資擔保機構,試點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由直接參與業務管理轉向履行出資人責任。嚴格執行中央和省關于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有關規定。加強行業協會自律建設,落實從業人員管理制度,提高人員素質,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七、加強融資擔保機構監管

    (十六)強化監管責任和能力。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強化屬地監管責任,認真履行風險防范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等監管資源配備,處理好發展與監管的關系。監管部門要創新監管機制和手段,將融資擔保機構外部評級結果作為分類監管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據;加快完善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擔保企業庫,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加快接入人行征信系統和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強化信用信息互聯共享。各地要繼續清理規范非融資性擔保公司,加強管理,建立長效機制。

    (十七)完善監管制度建設。各級監管部門按照審慎監管原則,完善融資擔保機構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制度,制定融資擔保機構風險處置預案,嚴格執行融資擔保機構重大風險事件報告制度,建立健全融資擔保公司信息資料收集、整理、統計分析制度,對其經營風險狀況進行持續監測。每年由所在市行業監管部門現場檢查或委托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開展合規審計,并出具報告,報省級行業監管部門備案。融資擔保公司要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向監管部門報送經營報告、財務會計報告、合法合規報告等文件和資料,嚴格按照核準范圍開展業務,審慎開展與互聯網融資相關的擔保業務。各地、各監管部門要嚴密防控風險,妥善處置融資擔保重大風險事件,積極維護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115

     

     

     

     

     

    国产在线视频www片
    1. <p id="ph3fu"></p>
      <table id="ph3fu"></table>
      <object id="ph3fu"></object>